2024年以来,海泉化学公司把“降本增效”作为一项重要抓手,精心策划,从生产运行、设备运维、技改技措、精细管理等四个方面入手,加强组织领导。该公司各单位纷纷亮实招出硬招,多途径、多举措全面推动降本增效工作。
多举措优化生产运行
自醋酸乙烯项目投产以来,海泉化学公司各单位通力合作,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,开展客户“定制化”生产研究,不断优化生产运行参数,各项参数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装置长期维持较高负荷水平。不仅如此,该公司还特别注重强化内部管理,加强对岗位交接班、巡回检查、考勤和现场的监督考核,让每一个环节都规范有序。持续推进岗位技能培训工作,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,为生产的稳定高效运行注入强大动力。该公司在生产运行方面的举措,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降低了消耗成本,还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操作团队,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。
多途径加强设备运维
在设备运维方面,海泉化学多措并举,设备运维人员齐心协力,确保设备运行良好,降低了设备故障率,成功控制并降低了维修、维护成本。针对车间关键重点设备状况,该公司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设备特护管理活动。构建公司级特护组和车间级特护组,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护管理活动,有效减少了非计划性检修。引入真空泵国产化维修,与单台真空泵的原厂正常维护保养相比优势明显,原厂维修周期为6-8周,质保6个月,报价约10万元,而国产化维修周期缩短至4周以内,质保期延长至1年,报价仅6万元左右,大大节省了检修时间和成本,保障了设备及时投入使用。持续加大修旧利废力度,树立全员节约意识,精心做好检修边角料、闲置设备的回收利用,以及阀门等高价值配件的修复再使用等工作。
多方面推进技改技措
该公司积极实施多项技改技措,在降低运行成本、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成果斐然。在物流运输方面,公司将采购的PTA由吨袋运输改为槽车运输,此举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,优化了运营成本结构,减少装卸次数和人力成本,实现降本增效50万余元。2024年11月,公司自用LNG气化站建成投用,由管道输送天然气改为自行采购液化LNG并气化,大幅降低天然气成本。在能源利用方面,公司将大量放空的压缩空气替代两台75kW磁悬浮空压机,为污水生化处理提供充足空气及化学需氧量,这不仅降低了机器损耗和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成本,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,还减少了能耗成本,使污水处理更加高效、节能、环保。公司质监中心采用国产COD试剂替代进口COD试剂,既节约了成本,又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,达成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。
多靶位推进精细管理
该公司通过在精细管理方面做足文章,不仅在资金使用和成本节约上取得了成效,还在能源利用方面实现了优化。公司资产财务部主动与区税务局、财政局沟通,去年8月首笔留抵退税款如期到位,减少了公司的贷款利息支出。去年6月,成功完成BDO/PBT项目安全防范用地面积备案,申请减免该项目安防用地土地使用税。此外,通过合理运用项目前期贷,进一步统筹资金成本,为公司减少数十万元财务费用支出。通过多方技术交流,将PBT产品的包装袋规格由900公斤/袋改为1000公斤/袋,有效降低包装袋使用量,有利于节约包装成本支出。醋酸乙烯装置组将汽包发生蒸汽切入0.3MPa低压蒸汽管网,实现了蒸汽并网回收再利用,在能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领域迈出重要一步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4年,该公司降本增效收益达1477万元,其中通过优化生产运行参数,实现增效258万元;通过提升设备运维水平,实现增效251万元;通过技改技措,实现增效746万元;通过推进精细管理,实现增效222万元。近期,海泉化学制定了2025年降本增效计划项目41项,主要包括空分空压压缩氮气系统技改、合成汽包蒸汽提前并网回收、实施火炬节能降耗技改等,不断在“提质增效”上做好加法,在“节支降耗”上做好减法,全力打好降本增效持久战,助推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。(陈政 阙晓梅)